近日,《掌握世界:2017上半年移动应用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90后已成为在线申请的主力军。与其他用户不同的是,这些用户都是“二次元文化”的粉丝。
所谓“二维”,就是指二维。这个说法来自日本。由于早期的日本动画、游戏作品都是由二维图像组成,且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称为“二维世界”。与之相对的是“三维”,即现实世界。
显然,“第二维度”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简化。它支撑着90后的梦想、经历和追求。
艾瑞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二次元”核心用户规模达5939万,“二次元”用户总数近2.19亿,覆盖90后及后辈群体的62.9%。 00后一代。 2016年,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2.7亿。
人们不禁感叹“二次元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但我们准备好了吗?
现实中怎么可能有像“二次元”世界那样美好的爱情呢?
在“三维”世界里,李伟是北京一家公司的普通技术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孤独、沉默,像个哑巴”;但在“二次元”世界里,他才是发号施令的人,是很多人的偶像。
莱维说:“二维”世界就像一个港湾。你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归属感。
除了上班,莱维剩下的时间都在网络世界里度过。他会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Cosplay(狭义的解释是模仿和装扮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也称为角色扮演)的照片和经历,但他不会与家人或其他人谈论这件事。我自己的“二维”生活。 “我的家人无法理解我,”他说。
李维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尚未结婚。他以前有过一个女朋友,但后来和她分手了。家人为他的婚姻担心,莱维却觉得在现实世界里,爱情已经成为一门生意,和房子、钞票等放在一起很“无聊”。但在“二次元”世界里,他认为这就是真爱。他提到了2016年看过的一部“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被里面描述的爱情所感动。
利威尔也有一个他喜欢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初音未来,出生于日本。这是全球首个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3D虚拟偶像,典型的日本漫画少女形象。这位“二次元”时代的虚拟女孩,有着绿色的长发、大大的眼睛、甜美的歌声。
初音未来在日本拥有大量粉丝,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去年12月,初音未来北京演唱会票价最低为680元,这个价格的门票半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李伟花高价买了票去北京听演唱会,印象深刻。
“这场演唱会,大家都在为一个在别人看来虚幻的偶像加油,但在我们眼里,她是真实的,是真正的主角。”利威尔说道。
“二次元”文化到底有何魅力,为何让那么多人痴迷?
艾瑞发布的《二次元》用户报告提到,用户喜爱《二次元》的三大原因是:只有在《二次元》的世界里才能找到共鸣、治愈和爱;单纯喜欢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起源于日本,通过网络等方式传播);这个圈子让人感到温暖,在里面总能有存在感。
日本明治安田生命福祉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0%的未婚男性没有约会对象,其中40%以上是没有性经验的处女。该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之一是,能够满足心灵的虚拟爱情越来越触手可及。例如,女性专用游戏的题材更加多元化,手机游戏方便随时约会等等。该研究所采访了一位来自东京的20岁女性。她说:“我喜欢‘二次元’,没有男朋友也能过上好日子,没必要急着找个真正的男人结婚。”
“二次元”让他们单身
何丽娟,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北京女孩。自从迷上了“二次元”之后,她就变得越来越“宅”了。
何丽娟住在父母家,靠帮助别人玩动漫游戏和参加网络游戏比赛赢得奖品为生。她经常登录的社交网络主要是动漫、游戏相关的网站,在那里她有很多朋友和游戏迷。
作为热门游戏《Love Live!》的忠实粉丝,何丽娟说:“如果你每天不能出去,就没有人打扰你,你也不用看人脸色。现在,手机外卖、支付宝、微信都很方便,一年不出门,饿死都可以在网上订。”
“御宅族”一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写。 “御宅族文化”是随着动画和电脑游戏的出现而诞生的。 20世纪70、80年代,电影、动画、电子游戏等给孩子们提供了强烈的刺激。当这些孩子长大后,社会竞争的压力加剧,让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寻求一个自己可以主宰的世界。
“御宅族文化”的载体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指的是迷恋动漫等的人。后来,“宅”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会脱节的年轻人的代称。
据民政局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单身成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其中至少有58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这些独居的未婚单身人士中,有不少是“二次元”的忠实粉丝。
“家”不能走极端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封信,是一位姐姐写给沉迷“二次元”的哥哥的。他说,弟弟正在上大学,但这两年,他突然对动画特别感兴趣。起初没什么,但渐渐地他看动漫的时间越来越多,还花钱买了很多动漫周边产品。
姐姐说:“其实如果他能合理安排的话,就不会有问题,但现在他不愿意和家人或者没有相同爱好的人交流,他好像已经沉浸在动画里了不愿意出去旅游,不愿意出去玩,就去和我一样喜欢动漫的人家里,一起看动漫,聊动漫,再这样下去,他恐怕就赢了。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就会成为‘宅男’。”
“宅在家里”不仅让年轻人与家人隔绝,长远来看,必然会失去更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石同宇说:“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网上度过的,要么在家,要么集体在网吧。青少年长时间盯着屏幕。与键盘打交道必然会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逐渐失去生存和生存的能力,国外一些科学家已经做过关于如何养好孩子、吃好饭的实验了。最好,但如果把他困在一个小房间里,不让他与外界联系,几年后他就会彻底失去生活能力。
社会学家陈红看到了“家乡文化”的积极作用。他说:“电脑、网络普及后,更多人愿意接受‘宅文化’,这是现代化重视个人生活、个人价值观的积极体现。”但他也表示:“一切都不能过度,‘宅文化’也是如此。当一些‘宅男’陷入极端时,社会的集体观念可能会受到挑战,人类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动物可能会被颠覆,“御宅族文化”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病。”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宅在家里”也是如此。虚拟总是与现实密不可分,但有些人分不清两者,而陷入极端。这种极端可能对人类社会的集体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必然会引发一些社会病态,如忧郁、消沉、烦躁等,并带来社会伦理问题。
夫妻通过微信互道晚安
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你的眼睛盯着屏幕。这时,旁边有人小声问道:“这位演员是谁?” “我不知道,范冰冰为什么不出来……”
谈话仍在继续。大多数时候,你都会愤怒地对他们翻白眼,但这种打断观影的方式正在“二次元”时代迅速流行,即“弹幕思维”。
“弹幕”本是军事术语,指密集炮击。后来演变成了以字幕弹窗的形式密集展示的评论。这种视频模式最初起源于日本视频网站。
刚接触弹幕时,包头人陈强还不太习惯。后来他发现弹幕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如今,他已经是弹幕的忠实用户了。陈强说道:“‘二次元’世界有自己的语言系统,比如前方高能预警、傲娇、心计、天生愚钝等。我接触弹幕网站后,发现有这么多很多人在网站上喜欢我的人来自同一漫画。”
弹幕给孤独的人一种交谈的氛围。当弹幕飘过的时候,他们就感觉自己和很多人在一起。但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表示,网络世界中的这种对话实际上是错误的。她在她的书《重拾交谈》中写道:“孩子在虚拟世界里待的时间越长,我们就越想沉浸其中。相反,与人相处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出发点是与人交谈的能力……对话给我们带来亲密、分享和深度联系的体验。”
心理学家张怡君指出:“过分依赖网络交流,有意无意地逃避现实交流,可能会导致这类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问题。结果,他们网上的朋友很多,但线下的朋友不多,心里充满了问题。感到孤独。”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认为:“我们老年人把网络世界称为虚拟世界,但对于90后的人来说,网络是现实世界,不再是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有些笑话已经不再是笑话了,比如情侣之间要发微信说晚安。”
“二次元”本身并不是犯罪
我们该如何应对“二次元”年轻人的各种怪异行为?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表示:“二次元”有积极的一面,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启蒙、追求完美理想、提升自身素质。他们的审美和情商。消极的一面,容易导致青少年的思想脱离现实,过于虚幻、理想,造成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在冲突中,又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在正反共存的文化背景下,社会主流文化应该对“二次元”更加包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美锦认为:“沉迷‘二次元’只是一个导火索,并不会直接引发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只有不包容、沉重、压抑的家庭环境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年轻的头脑里充满了炸药。”
更有专家指出,遏制“二次元”的不利影响需要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仅仅将其视为青少年和教育的问题,那就太狭隘了。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强调了“第二维度”的学习、理解和交流。他说:“我们现有的所有制度都必须向‘二维’世界的人开放。如果我们不向他们开放,他们就会反击我们,这会导致很多冲突……我们现在的思维还是传统的。”个人、传统家庭、传统社会组织、传统政党、传统意识形态等。当今的“二次元”世界,现实发展得很快,但我们仍然不太了解,年轻人可能更好。比我们了解得更好、更深入。”
文/沉鹏
版权属于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中国家庭报官方微信公众号(zhongguojiatingbao1)。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