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元和塘出土大量古代人“手办” 首次发现元代纪年陶范

继确认南宋平江窑后,苏州元和塘古窑址群又有新发现。据悉,考古人员在元和堂东岸新发现了一处丰富的宋元至明清时期大型陶窑工业遗存————号卢木松井桥南遗址。该遗址首次揭示了较为完整的宋元窑作坊区域。首次发现元代陶器模型,明确了窑址的年代尺度。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陶塑,其中一些可能与文献记载有关,现代“手工制作”的“朵”与古代儿童玩具“莫赫勒”相似。

鲁木宋金桥南遗址是国家文物局2024年重点项目,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0月发掘,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是苏州考古研究所对元和堂古窑址群第五次发掘的调查结果。宋元时期窑业保存完好的区域集中在遗址的西北角,面积约400平方米。

a29564134b7b40a2bc382ad0489e85c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7859687&x-signature=UTik4JHB%2Fi0x201T7RXEii6eQRE%3D 北部发掘区图片。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宋元遗存主要有窑炉、灰坑、储泥池、卷扬坑、水井等。文物主要有陶礼(祭)器、陶雕塑、日用器皿、陶模型等窑业制品。其中,仿烧青铜礼(祭)器及陶模型涵盖鼎炉、鬲式炉、连式炉、穿耳壶等类型。造型复古,饰有云雷纹、夔纹等。龙纹、螭龙纹、兽面纹等与古代流传下来的金文文献中记载的器皿类型非常相似,如《考古图》 《宣和博古图》。共发现窑炉4座,均为小窑炉。

82dcafb66abf4eb183915700c04eb3d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7859687&x-signature=YGmoL5PZnJ9x5S9t9mv9HqWtoVw%3D遗址出土的陶塑。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遗址出土的陶塑数量较多,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大部分为人物形象,也有少量的建筑、器物和神兽雕像。它们都是正反面压在一起而成的,小泥塑的两面都有模线。按压底部盖板时仍留有凹陷的指纹痕迹。其人物形象多为世俗形象。可辨认的人物包括八仙、和合二仙、弥勒、观音和一名童子。据考古学家判断,部分泥塑可能是以儿童和其他世俗物品为题材的泥塑儿童玩具,即“莫赫勒”。这也为《岁时广记》关于宋代苏州“摩诃勒”丰富的记载提供了考古证据。

dddee9f5769b4fc18d9004621fe7611b~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7859687&x-signature=k9W4Se2TUUGjW6g0U6H%2FMkcLOMY%3D 现场出土的陶瓷模型市考古所供图

遗址出土的一件元代“至正”年代陶器模型是本次发掘的最重要发现。陶模是一种印模,是古代用来铸造金属器物的模具。此陶器模型为左右两侧接缝。其形状为腰鼓形器。器内饰缠枝花卉纹、凸弦纹、斜三角纹。中间方槽内印有铭文,从左至右可读,杨提凡书中的“至正元年四月十四日”字样,给出了该遗址存在的准确时间。结合明代《迁易《国初群雄事略》记载的相关史实,可以推断,宋元时期窑业遗存被毁的原因可能与元末农民战争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