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夏天巴黎奥运会闭幕式上惊艳世界的比利时创作型歌手安吉丽吗?
没有花哨的服饰,简单的黑色连体裤搭配利落俏皮的金发短发,让她看起来时尚迷人又灵动。
法语歌曲在她的演绎下有着如巧克力般甜美丝滑的轻盈质感。
提到比利时,大家都会想到他们丝滑浓郁的巧克力或者味道浓郁的啤酒。然而,与食物的温暖不同,比利时的美丽和时尚总有一种冰冷的含义。
家喻户晓的奥黛丽·赫本虽然来自比利时,但她的脸型却更接近她的英国父亲,因此看起来更加饱满、端庄。
左图:赫本和母亲;右图:赫本和父亲
端庄优雅的老天鹅脸
那么比利时美女长什么样呢?这位多才多艺的比利时人在视觉领域创作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作品?
01 冷峻清澈的比利时美女
比利时是一个前几天合并的国家。北方和南方的语言不同。在北部,讲荷兰语的主要是佛兰德人。在南部,讲法语的瓦隆人居多。在东部,德国附近有一小群人说德语。
左图中,橙色为荷兰语区,绿色为法语区。
作为西欧的十字路口和人口大熔炉,很难概括这个国家的面貌。
下图是欧洲几个国家男性的平均面孔。可以看到比利时和荷兰距离非常近。这可能是因为制图师找到了大量关于北部弗拉芒人的资料,而比利时的弗拉芒人和荷兰人原本是同一种族,所以看起来很相似。
上排为:土耳其、摩洛哥、埃及、葡萄牙;下排是:比利时、荷兰、芬兰、瑞典
与南欧人相比,他们的发色和眼睛颜色大多较浅,骨骼像日耳曼人一样粗壮,下颌拐点较低,额头和眉毛笔直,给人一种淳朴的感觉。
还有一些人的特点是脸又窄又长,关节分明,下半脸褶皱高,皮肤苍白。
虽然不像意大利人那样性感(如球花),但这种扎实又酷炫的骨骼结构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气质,在时尚界尤其受欢迎。
比利时仙女模特Clementin Deraedt
汉内洛尔·克努特
世纪之初,一群比利时超模在波澜壮阔的90年代和欢乐甜蜜的千禧年之间,以硬朗神秘的气质独树一帜。就像一阵寒冷的海风吹过凡尔赛宫一样,它们被称为比利时海浪。 )。
比如安妮-凯瑟琳·拉克鲁瓦,下巴低、娃娃脸窄,有一种忧郁的诗意和仙气。
而且,她的仙气与纤细清澈的斯拉夫美女不同。佛兰德人粗犷的骨骼背景,让她的气质显得阴郁。
左:安妮;右:俄罗斯超模Sasha Luss
其中,发展最好的就是Elise Crombez。她的脸比其他比利时模特短一些、宽一些,她的庄严感与商业电影的温暖感完美融合。
我们一开始谈到的比利时创作型歌手Angle,她以前的长发是中分的,看起来比她现在的短发造型更酷。
02 酷炫独立的比利时时尚
很多人抱怨比利时北部荷兰语地区的人性格冷漠。这确实是北部佛兰德人的性格特征之一。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能在这片潮湿多雨的沼泽上建造家园的人,只有勤劳、冷静、温和、喜欢享受平凡生活的佛兰德人。
傅雷翻译的《艺术哲学》极其流畅,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是本应个性辉煌的时装设计师和艺术家,也没有太多的戏剧丑闻或失控的性格。他们除了对创作的执着之外,几乎独立于世界。
Martin Margiela 可以说是比利时时尚界最著名、最低调的人物。
众所周知的分趾鞋、缝痕、无脸秀、胶带衣服等都是Margiela的设计。
这些“性冷淡”的设计是当今时尚的主流,但当它们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时,相比于当时华丽的设计风格,Margiela的出现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
790年代风头正劲的Mugler,以及品牌缪斯——比利时超模Erica Van Briel
但Margiela本人却极其低调,从来不想露面。即使在关于他自己的纪录片中,也只出现了他的双手。
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4355582&x-signature=9LGFMht%2FgR8JUqNzpmYG%2FhUwscU%3D” />
同样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安特卫普六君子”,只比马吉拉小一届,除了他们戏剧化的登场方式,也在踏实低调地完成一季又一季的时装艺术品。
1986年,这六个人租了一辆卡车,带着时装作品闯入伦敦时装周,因为比利时的长名字太难念,于是被记者称为“安特卫普六君子”
中年时;少年时
其中名气最大的是DVN和Ann Demeulemeester。
Ann Demeulemeester将朋克诗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视为自己的偶像。
左:Ann;右:Patti Smith
她大部分的衣服都在想象这适不适合帕蒂。并且只有黑白两色。
在2000年春夏这季干脆直接把帕蒂的诗印在衣服上
Ann的作品本身就有强烈的诗意,看似尖锐的解构手法与暗黑气质,在经她手之后都多加了一层和谐与柔美。
在获得国际上的成功之后,她却没想着拓大版图或维护舒适区,而是转身归隐田园,在家具和灯具行业重新寻找初入时尚时的感觉,的确是非常纯粹的创作者。
今年年初也退休了的印花王者DVN,他同样是以摇滚巨星为灵感,不过他喜欢的是“天外来客”大卫·鲍伊。
宝爷那些华丽妖冶的造型碰撞了他的心灵,于是他选择创造各种鲜艳的印花来表达他儒雅外表下绚烂的灵魂。
古典主义但绝不保守沉闷,相反,他开创了一种独属于DVN的视觉风格,繁复的印花、讲究的剪裁精心调试出轻松的视觉效果。
他甚少休假,大部分时间都在碰撞、搭配、调整来自全球的美丽面料。
虽然在时装界叱咤四十载,但DVN鲜少接受采访,也并没有将工作室搬到隔壁时装中心巴黎,而是安居于安特卫普,他喜欢这里的宁静。
同时他还种有一个花园,这里的植物带给他无穷的灵感,并将承包他的退休生活。
这种性格上的淡泊宁静包裹住他那些鲜艳的印花,带来冷静而不孤寡的优雅气质。
DVN第一季女装,94年的秀场
这些幸运而努力的天才,坚守自己的设计追求也能在时尚圈留下比利时的名字,让安特卫普成为无数学生心中的时装圣地。
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作品一样,能给观众带来一些恬静的能量。
DVN 2002 AW
03 比利时画作的朴实与丰富
丁丁历险记和蓝精灵应该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这两部可爱的作品都来自比利时。
《丁丁历险记》最早由比利时漫画家乔治·勒米在1929年创作连载漫画
《蓝精灵》在1958年被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创造出来
除了亲切可爱的漫画,比利时的艺术家还创作了很多至今仍在拷问人类精神世界的画作。
即使是在充满狂躁画面与非凡想象力的表现主义画派中,他们也有独属于自己的气质,用朴实的手法画上纯真的色彩,将无与伦比的想象世界以平凡的视角娓娓道来。
这两张组合起来就是很多人的头像,接下来会讲
提到表现主义,大家可能会想到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与《焦虑》中表情包一样的人物。
或者是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纤细而强烈的线条。
《Portrait of Wally Neuzil》席勒 1912
表现主义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同时这些情感多是悲观的,所以画风经常表现为扭曲而浓郁。
一些表现主义作品
而比利时表现主义看起来画风要清新明亮一些,其中代表人物詹姆斯·恩索的作品,经常记录当地的狂欢节盛景,猛一看还以为是什么民俗画。
《1889年基督降临布鲁塞尔》1888
但其实他的痛苦可能不亚于尖叫的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
詹姆斯·恩索的童年在工艺品店长大,对于游客来说是快乐的狂欢节,对他来说只是喧嚣。
狂欢节的面具在他看来也是一种伪装,抽象的五官下面,是人复杂的想法与情感。
比利时班什狂欢节,和我们的春节一样是为了“辞旧迎新春”
而当他长大之后,一战的纠纷、工业化的变革,都让他在历史的倾辙下无所适从,仿佛又变回了在人流中感到困惑的小孩。
因为战争与科技,人类与旧秩序挥手告别,却没有出现更可靠的精神寄托。
这种惶惑无助被恩索捕捉,并以相对朴实的手法记录下来。
《被面具包围的自画像》
这些在明亮色彩中涌动的面具人和不经意间出现的骷髅,表情木讷诡异,是贯穿他人生的主题之一。
《死亡与面具》 1897
另一位精准捕捉到现代人情绪的比利时画家是鼎鼎大名的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内·马格里特。
时隔近百年,他的代表作《人类之子》仍被很多人喜欢并当做头像。
大师对于当代人类情绪的描绘不仅是捕捉,更像是预言。
这幅《人类之子》也是他的自画像。不同于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平时他的生活老实朴素到有点日式社畜的意味,平日总穿着略显单调的黑西装。
据说还是妻管严,连个自己的画室都没有
其实他的这份朴素也可以在画作中看出,衬托他那些漂浮的石头、青苹果、眼睛、西装男的,大多是客观视角下平凡的街景。
你能看到这份朴实感并非削弱奇幻的能量,反而更能体现马格里特的观点:“可见的事物总是隐藏着其他可见的事物”。
左图为《戈尔孔达》1953,画中的男人说不清是在上升还是下降,他们悬浮在街道的上空,面目模糊,如同现代城市生活中惶然无措的人们
真实与不合逻辑的想象力融合,反而更接近一个恬静的梦,马格里特的画凝固了转瞬即逝的半梦半醒时刻,质疑眼中世界的真实性。
《不真实的镜子》1928
丹纳认为环境影响性格继而影响艺术风格,今天从几个小角落围观了比利时文化,发现他们的勤谨质朴也许的确互相关联。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