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周末,北京西单大悦城人头攒动。在三楼的动漫IP 《咒术回战》快闪店里,不少人Cosplay成著名角色“五条悟”。店内背景墙前,拍照、打卡的人们排起了长队。收银台前的队列中,年轻人手中捧着不少“小米”。
二次元文化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视觉中国)
《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达4.9亿,预计2026年将突破5.2亿。二次元文化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联名快闪店和众多小米店的流行只是流行的泛二次元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二次元群体也有自己的沟通方式。如今的“二次元”人正在摘掉标签,过着自己的生活。
从“人人喊打”到“流行文化”,
二次元们经历了什么
“二维”一词起源于日本。原为“二次元”一词的日文翻译,指动画、漫画、游戏等,主要ACG文化。
国内二次元文化萌芽于20世纪80、90年代。趁着中日、中美建交的蜜月期以及改革开放的契机,日美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等二次元文化产品大规模流入中国文化市场。《灌篮高手》 《七龙珠》 《名侦探柯南》已经成为一代年轻人的集体记忆,因此80、90后也成为了最早的一代二次元群体。
(照片/《名侦探柯南:引爆摩天大楼》)
家住北京的@微哥凯泽古是早期“二次元”人士中的一员。她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城市。小时候,她第一次接触到《阿衰》 《老夫子》是在漫画杂志上。
从家乡的“钻石书店”租漫画书是她当时获取资源的唯一途径。 “如果你想买一本日漫,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两家书店可以买到,就看老板想买什么了。” @伟哥凯泽古说道。当她上初中、高中时,家里已经有了网络,她就慢慢接触了《火影忍者》 《海贼王》等当时流行的漫画。
那时,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被无数的虚拟人物和故事占据。然而,由于它相对小众,信息远不如今天发达。 “二次元”也被家长和主流社会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 ”。
“废房子”、“肥房子”这些词生动地再现了一个“不修边幅、不擅长运动、不喜欢社交、只喜欢看漫画、打游戏”的人的经典二次元形象。这种描述带有明显的失败和堕落。意义。一位喜欢漫画的二次元女孩表示,高中时,她买的漫画书都放在学校,不敢带回家。寒暑假的时候,她都会偷偷地带到同学家存放。对于像@伟哥凯泽古这样的coser来说,cosplay的形象会被认为是典型的“奇装异服”。
@伟哥kaizagu cos人物照。
另一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正式版权的二维作品的途径很少。很多爱好者只能通过非主流渠道获取资讯和二次元作品。各类盗版日本“图画书”十分猖獗。北京海淀区北太平庄路口,充斥着盗版图书摊位,正版游戏、动漫更难找到。这种国内资源的相对匮乏,也加剧了二次元的“亚文化”属性。
然而不被外界认可的感觉却加剧了二次元群体的“自我分裂”。正如伯明翰学派认为:“亚文化对自己的风格特别敏感。风格构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一旦这些领域受到冒犯,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唯一真实的空间’。”因此,无形中,二次元人也用流行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次元墙”。
然而,随着商业资本的涌入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二次元的影响力似乎正在逐渐扩大。
1998年以后,国内各大大学的BBS开始开设二次元专区,让用户分享相关作品的信息,也可以讨论交流作品。二次元文化逐渐在网络上有了自己的传播空间。
后来,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PC主机游戏、网络游戏等相继出现。 2007年和2009年的视频网站AcFun(A站)和B站(B站)效仿日本Niconico网站,首次推出视频网站中的“弹幕”功能,内容也以ACG文化为基础。为二次元社区提供活跃的网络空间。社交网络成为重要推手,弹幕、鬼才成为二次元在互联网上特有的社交形式,用同一种传播方式连接不同二次元群体。贴吧、微博上,围绕动漫、游戏等垂直资讯的讨论也纷纷出现。这些平台已经成为二次元人日常交流、社交的主要场所。
(图/图创创意)
二次元人也因此成为了互联网的“原住民”。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摆脱长辈的批评和审视,只是出于兴趣而找到对方,在网上平等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二次元逐渐摆脱了亚文化的标签,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有趣”文化,开始逐渐活跃在公众的视野中。
2012年,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号文,将动漫产业列为11个重点产业之一,提出到2015年动漫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的目标。2012年,漫画《滚蛋吧!肿瘤君》国内漫画家熊顿在天涯、微博连载的作品正式出版。随后改编的电影票房收入达到5.1亿。 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暑期档上映,票房9.56亿元,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那段时间,国产漫画和二次元游戏都迎来了辉煌时期。公众对于二次元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了。
互联网上的二维内容也在井喷式增长。长大后,他来到北京读书、工作。因为喜欢玩具和cosplay,所以在业余时间,她录制了很多玩具的开箱视频,并cosplay成不同的动漫人物。很多人都会观看她的视频,讨论最新的造型资讯。
与以往cosplay出门时的紧张相比,她现在发现,穿着cosplay服装行走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几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漫画展上,很多穿着cosplay服装的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有些人甚至带着自己的祖母和母亲来cosplay动漫人物。 “我还会遇到一些叔叔阿姨,他们会问我,你cos的是哪个动漫人物?我的孩子也喜欢看,感觉cosplay现在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伟哥凯泽古说道。
进击的泛二次元,
打破“次元壁”
今年3月,《排球少年》角色西谷西谷的限量版“巴吉”(马口铁徽章)被拍出7.2万元的消息,让“小米”走出了二次元。
无论是各大商场,还是街头文具店,谷子这两年的出现,都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二次元人群的广泛性和背后的消费能力。《2024二次元潮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国产小米是2023-2024年快速崛起的二次元消费品类。
二维商业的蓬勃发展,让不少城市着力打造“二维配送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20多个一二线城市有60多个核心商圈,都在打造二次元消费的城市地标。如北京BOM西凡里、王府井Joy、搜秀购物中心、美罗城、百联ZX欢乐中心、上海迪美购物中心、广州动漫星城、武汉光谷动漫大道等。
(图/icphoto)
这些商场不仅有游戏、动漫、服装、周边等二次元商品,还有coser、舞者常驻,偶尔还会举办IP联名快闪店和签名会等活动。
这些活跃的二次元线下活动,逐渐淡化了“二次元”人的小众感。二次元爱好者无意中发现身边的人其实都是二次元的。 24岁的动漫爱好者小葵说,今年5月,位于北京朝阳大悦城的“千川”快闪店开业。她和同事一起去购物。她买了一个挎包,但同事们一口气买了3000多元。 “乌萨奇”外设:“我真的很震惊,我从来没有发现她是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推手’!”
二次元爱好者数量的增加,催生了更多的“泛二次元”群体。指除了传统二次元之外,更丰富、更广泛的二次元周边文化,如轻小说、同人创作、cosplay等,即“核心二次元”。涌现出许多“泛二次元”群体,包括coser、潮流玩具收藏家、游戏玩家、次元偶像、虚拟偶像等。
人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泛二次元群体,还是二次元文化本身,都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它们不仅越来越多地融入主流文化,还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泛二次元”生态。
(图/icphoto)
显然,泛二次元群体是消费意愿和能力更强的人群。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BW漫展上,首轮2.7万张优先购买票在30秒内被抢购一空,10万张普通用户票在一分钟内被抢购一空。展会前也预订了周边酒店的特定房型。
很多人意识到“喜欢二次元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曾经在稀缺环境中努力寻找资源的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他们更愿意为感情付出代价,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微哥凯泽古工作后就花了几十万元买模型玩。看她视频、喜欢模特的粉丝,很多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2000后。
而这也成为二次元文化成为主流、打破次元墙的重要原因:过去的孩子长大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群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兴趣爱好也逐渐成为主流。合法的。在大量2000后聚集的微博上,与二次元相关的热搜不再罕见,甚至成为了很多二次元人接触这种小众文化的第一窗口。
与此同时,围绕二次元的文化产品也在快速增加。 @无码的Booboo(以下简称booboo)是一位二次元游戏爱好者,国产乙女游戏是她的主要关注点。从2017年左右的《恋与制作人》开始,她几乎玩遍了市面上所有的乙女游戏,也会购买游戏角色的周边小米。
女性泛A2D 爱好者的增加是当今A2D 文化的重大变化。除了以女性玩家为主的乙女游戏外,在买米、cosplay、次元偶像等领域,女性玩家几乎成为了主力。
女性B游戏玩家在网络上非常活跃,B游戏联合活动、新角色发布等经常成为热搜。今年1月18日,由于《恋与深空》 《光与夜之恋》 《未定事件簿》等游戏同时发布促销信息,出现了多款B游戏词条长期霸占热搜的场景。玩家们各自提高了自己喜欢的游戏的受欢迎程度。这次出圈事件被网友调侃为“B游戏世界大战”,也让微博上大量的B游戏玩家进入了公众视野。
在文化氛围上,与过去依赖国外IP不同,如今国产作品的火爆以及大量国产游戏等IP的出现,也让ACG在国内有了自己的本土化土壤。国内漫画展会数量逐年增加,《狐妖小红娘》《时光代理人》等国产漫画IP已成为顶尖,而《原神》等进军全球市场的二次元手游不断受欢迎的。
(照片/《狐妖小红娘》)
这些变化让泛二维社区彻底摘掉了“宅男”的标签,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参与。与过去的“圈地、自我欣赏”相比,泛二次元的人更愿意表达和交流。因为泛二维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很强的社会属性。
一方面,线下活动的排队和人满为患,似乎让人们明显感受到了这个二次元的“充电”程度。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在网上交流,比如在B站发布相关视频,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值得一提的是,大量泛二次元群体利用微博作为社交渠道,相互交流、寻找陪伴。很多泛二次元人士表示,微博“拓展”是他们流行的社交方式。
摆脱了“亚”属性的二次元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表现出“防御姿态”。展现个性不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作为普通人,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情感价值”,这也是他们聚集的原因。在一起的意义。
(图/icphoto)
@微哥凯泽古会经常转发和姐妹们“互相点赞”,互相点赞的气氛总是很融洽。其中一些线上朋友也会变成线下朋友。《变形金刚7》 首映期间,她和上海的同事们线下见面,各自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玩具。 “那种交流的感觉会非常清爽。” @伟哥凯泽古说道。
对于B游戏玩家来说,在线交流似乎更能带来这种“打破次元壁”的感觉。 booboo表示,很多B游戏玩家的情绪浓度和沟通意愿也很高,玩家的参与感很强。 booboo会在网上分享他的游戏日常,发布他的谷子和谷美的照片,并经常在超级聊天中继续讨论游戏内容。这些交互行为几乎已经成为游戏体验的一部分。
此外,不少“人妻”也会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同人作品和同人文章。 “玩家可能会自己扮演角色,想象一些美好的场景,这会带来很多情感价值。”布布解释一下。
互联网助推“二次元叙事”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些变化之中,互联网的发展对二次元文化起到了更为助推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二次元叙事逻辑”。
从早期的BBS论坛开始,互联网就成为促进二次元文化萌芽、成长的土壤。爱好者将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的空间。随着市场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二维产品应运而生。
如今,泛二次元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植根于互联网的文化。无论是看动画片、玩游戏、交流信息,还是创作制作表情包,二次元在互联网上成功形成了包罗万象的一套“二次元”。立体叙事”。
除了社交之外,获取各自领域的最新资讯是泛二维人的主要追求。像boboo这样的人也需要“吃粮”
”的乙游玩家,为了买到喜欢的角色的谷子,除了要在游戏官方和其他大V那里了解最新的游戏周边活动,也会把自己从其他信息渠道找到的一手资讯同步给超话里的其他同好,有时是为了信息共享,有时是为了找到一起上车的搭子,组队购买、降低开销。
(微博@不善言辞的Booboo)
而对@尾哥开扎古 这种模型和玩具收藏者,有时入手喜欢的藏品还需要与时间赛跑。有的稀有产品,售罄的速度非常快,她不仅要时刻留意官博的预订信息,也会关注一些买家的资讯,尝试捡漏“二手”。掌握内部信息源和快速跟进消息,是具有一定“二次元浓度”用户的必备技能。
(微博@尾哥开扎古)
@尾哥开扎古 说,除了获得信息,泛二次元是更懂得使用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制造舆论声量的群体。@尾哥开扎古 提到,因为cos服装的价格逐渐上涨,服装租赁成为coser们的新选择,因此如今不少coser会在微博发布自己服装的租赁信息,再到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在booboo看来,今天的玩家对于自身的发言权非常重视。乙游玩家会在互联网上表达态度,甚至是和官方对话影响对方决策。今年6月,光与夜之恋发起的联名活动,由于合作方引发争议遭到大量玩家抗议。最终,官方取消了此次联名,并在官博发布致歉声明,才为这次舆论翻车事件画上句点。
@尾哥开扎古 说,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泛二次元在网上打造了独属于他们的温暖空间,这一空间从线上连接到线下,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年26岁的@玉桂幺幺 (下简称“三三”)生活在郑州。小时候,她是个喜欢看动漫的普通女孩,喜欢看偶像番。或许是受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从小到大,她一直很渴望属于自己的唱跳舞台。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因为持续输出了不少唱歌、舞蹈以及二次元的内容,她在互联网上积累了不少粉丝,成为了一名梦想中的“次元偶像”。
(微博@玉桂幺幺)
三三自认为在现实中是个“社恐”。但在粉丝们的眼中,她却是一个阳光、温暖,也很乐于和大家分享生活的人。她会不定期在微博、B站等平台进行直播。在B站上,她会比较认真地“营业”,给大家唱歌,和粉丝们聊天。而在微博,她大多会分享自己“无意义”的生活片段,发布的内容常常是很“邻家”的。比如路边发现了一只小猫,她就能随手开播。
在三三看来,泛二次元群体之间的温暖是双向的。有时候线下演出结束后,她会和粉丝们一起在公园散步,一起逛街、买奶茶。“虽然二次元是虚拟的,但是创造故事的你我是真的,我们之间建立的爱与信任也是真的,感动也是真的。”三三说。
长大以后,很多二次元们才发现,曾经的小众爱好,其实在多年内持续治愈着自己。那些网络上点点滴滴的记录,成为了记忆的具像化体现,也是缓解自己生活压力、洗掉“班味”的重要方式。
生活里,@尾哥开扎古 的工作是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在工作的压力之外,二次元是她逃离压力的世界。坐在办公室里,同事们并不知道她还是互联网上的泛二次元博主,也不知道,下班后的她还有着自己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微博@尾哥开扎古)
“在三次元中感到疲惫时,翻看自己模玩手办的相册就能感受到来自二次元的治愈,好像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很多东西,用爱好充实了自己的人生。”
很显然,在今天喜欢二次元的年轻人都正在活出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二次元们正在不知不觉间“打破次元壁”,摆脱标签和偏见,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连接,也让泛二次元文化变得更加包容与多元。
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他们更像是一群2.5次元,彼此连接,彼此治愈。
作者:仰泳鱼
校对:遇见
排版:嘻嘻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