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其他地方,不仅是世界各地佛教不同宗派之间,还有属于大乘佛教、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程度宗教交流的藏传佛教之间,以及中国佛教、韩国佛教之间,而日本佛教,有这种传承宗教领袖的方法并没有发展起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在藏传佛教内部,活佛转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在藏传佛教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之后才出现的。活佛转世制度出现后,藏传佛教内部各教派对这一宗教领袖的传承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即使在同一教派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活佛转世制度的推行程度和社会认可程度也存在差异。而且,藏族世俗社会、中央王朝以及蒙古各部落首领在不同时期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活佛转世制度不仅涉及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也涉及西藏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些关系往往相互交叉,往往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藏传佛教关于活佛转世的讨论就是这样形成的。问题的复杂性。
关于活佛的知识
我们对活佛本质的认识:“是和尚,不是佛,是神占位”、“类比佛菩萨以及宗教和社会地位的传承”、“藏传佛教”具有特殊身份的和尚”。 1981年,上海词典出版社任继玉主编的第《宗教词典》号817页文章对“活佛”一词的解释如下:“活佛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术语,藏语称‘珠古’,意思是神佛已经道成肉身,后来用于大喇嘛继承制度,俗称大喇嘛圆寂后按照转世制度获得寺院主地位的继承人”的解释。同书第633页的“转世”一词是:“转世,藏传佛教寺院。根据佛教灵魂转世和生死轮回的理论,为解决其领导人的继承而建立的制度。
格鲁派兴起后,严格禁止僧人娶妻,并采用转世制度解决宗教领袖的继承问题,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开始。转世者俗称“活佛”。活佛圆寂后,寺庙上层会通过占卜、神灵等仪式,寻找一些与活佛圆寂同时出生的婴儿,选出一个“灵童”作为灵童。他的转世并欢迎他进入寺庙。继承其宗教地位。由于人选常常受到上层集团的操纵,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规定,力梵院登记的大活佛转世灵童,应采用“金花瓶抽奖”方法防止诈骗。其他稍有名气的中小寺院,都能找到自己的“灵童”作为转世灵童,出现不少大大小小的活佛。 “这些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宗教学术界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问题的基本认识,其主要内容仍然反映了中国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出发点。”正如学术界《宗教词典》所指出的,“活佛”藏语称为“珠古”或“珠贝古”,意为“显现的佛身”,或者说是神佛化身为人。
通常“珠古”一词仅在文章、书籍或正式场合使用,以准确说明活佛转世的身份。人们在口语中通常用“仁波切”作为对活佛的尊称。 “仁波切”的本意是“珍贵”、“珍贵”、“伟大的宝藏”。这个藏语词在藏传佛教后期开始出现。最初是对高僧、大德、地位、世俗显贵的尊称。后来,社会上习惯只用作对具有转世活佛身份的僧侣的尊称。除了宽泛的尊称“仁波切”外,对于一些掌管一个宗派、一个地区或某著名大寺院的活佛,还有一些特殊的尊称。例如,在格鲁派中,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等最高级别活佛常被称为“唐杰钦巴”、“贡色钦婆”等佛陀原名。格鲁派控制西藏地方政权后,“唐结钦巴”一般仅用来指代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此外,历代达赖喇嘛都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觉瓦仁波切”。
综上所述,活佛转世制度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仪轨与西藏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相协调。藏传佛教重要宗教领袖或著名僧侣圆寂后,特别是弟子和寺院要经过一定程序,到各地寻找、鉴定新生婴儿的“转世灵童”,然后介入寺院为儿童坐床,并提供特殊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能够继承前任宗教领袖的宗教地位、政治地位和政治地位。经济实力。通过这样的继承和延续,藏传佛教各教派形成了许多活佛转世制度,并形成了藏传佛教中“活佛”等具有特殊地位的僧侣群体。因此,作为转世活佛,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具有前世的转世传承,并且这些转世得到制度所在寺院和藏传佛教界广大人士的认可。位于;其次,这个转世制度有明确的活佛姓名和身份,有延续这个转世制度的经济基础;第三,他出生后,要经过一定的宗教程序,得到寺庙和信徒的认可,继承前世。姓名、身份等;第四,有一定固定信仰、崇拜活佛制度的信徒,即必须有世俗的施主;第五,如果是一个地区或教派的重要活佛,需要获得当地政权或中央王朝的承认,特别是当地政府或中央王朝对重要活佛的承认和授予政权,是必要条件。
当然,这些条件在不同时期会有一些变化,但主要部分是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僧侣群体。它们是由信众出于对佛菩萨的信仰以及高僧的宗教和社会地位而继承的。因此,有些僧侣被寺院和信徒认定为历代高僧的转世灵童,而这种认定往往得到有关地方政府和中央王朝的认可。每一位转世活佛都有自己的基本寺庙、独立的住所和一些照顾其生活和事务的侍从。有的还拥有自己的土地庄园和臣民。他们要么是寺庙的寺主,要么是寺庙内有影响力的上层人士,有资格在寺庙或宗派中担任高僧,完成重要的宗教使命。他们在自己的寺院和信徒中被认为是佛菩萨的化身,享有很高的宗教威望。在整个藏传佛教中,转世活佛和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继承高僧身份的宗教领袖,同样被认定为高僧,而且往往比后者产生的宗教领袖更容易被认定为僧侣和俗人。两种继承方式。广为信徒所接受。
活佛转世的思想基础
苯教是西藏的原始信仰,崇拜自然、鬼怪,具有自然宗教的特征。崇拜的对象有天、地、山、河、日、月、星辰等。 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王朝举行结盟仪式时,“巫女告天地山,苯教将世界分为天、地、地三界,天界是“赞”神居住的地方。吐蕃王朝,是从天而降的神,后来传知西藏的萨迦占氏和帕木竹巴的朗氏也声称他们的家族起源于神,或者是神与人结合的后裔。由此可见,神灵崇拜在藏族早期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期苯教信徒认为,世界各地都有鬼神存在,人与鬼神相互依存、相互需要。人死后,灵魂会转化为鬼神,鬼也可以转世为人。同样,人类可以利用巫师及其巫术活动来驱赶鬼神脱离痛苦。因此,苯教萨满们利用各种巫术,代表他人跪拜上帝,以防止灾难的发生。万物有灵,灵魂不朽,死后会轮回。藏族先民的这种原始灵魂观念和早期苯教的灵魂观念,显然与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在文化渊源上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区,给藏族灵魂观念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变化。西藏社会除了原始的灵魂观念外,还普遍接受了佛教的灵魂不灭、六道轮回等思想。根据佛教“六道轮回”的理论,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可分为六种,即“六道”。由于灵魂不灭,人的生命实际上分为天、阿修罗、人、畜生、饿人。鬼地狱六界,不断轮回。这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处于不断的轮回过程中。灵魂不灭、六道轮回的思想是活佛转世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只有认识到生命是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并且是可以分离的,当今生的人体结束时,灵魂才会离开死亡的身体,穿越到中阴界,只有选择投生到新母亲的子宫里。然后被母亲怀上,然后投生为人或其他众生,我们能谈轮回吗?没有生命的转世,就不可能有活佛的转世制度。佛教以生死的终结为基本出发点。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把六道轮回和解释六道轮回因缘的十二因缘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之一,并通过各种形式向世人推广这一理论。在各界人士心中。
生死轮回图表达了佛教最基本的生死观。它用生动的图画向信徒、佛弟子展示一切众生的生命历程,鼓励人们信佛修行,积善行德,在生命的轮回中求得成功。积极的结果。同时,《生死图》使生命轮回、前世今生、业报报应等观念深入藏族社会人心。与此相适应,佛教也系统地阐述了“成佛”的理论,即修行佛法所能获得的最终正面结果。
后来大乘佛教发展了佛三身论。其中,化生是与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佛身。转世,又称“应身”,是指佛陀为了教化一切众生六道轮回,根据三界六道的不同条件和需要,以不同的身相显现。的时间和地点。由大乘佛教发展而来的菩萨心境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佛陀与众生的距离。菩萨是指怀着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愿而修行佛法的大德。他们入佛之初,曾发誓,在未涅槃之前,不度一切众生。所以,他们本可以通过无量劫的修行而成佛,但他们却没有成佛,继续生活在佛教之中。世界承担着普渡众生的任务。
根据大乘佛教关于菩萨起源的说法,菩萨有的本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有的则是后来为大乘佛教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高僧。大乘佛教还为不同的菩萨安排不同的教区,将不同的菩萨与特定的区域联系起来,使对菩萨的信仰深入融入当地信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持久的社会观念。
藏传佛教后期密宗的盛行还带来了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对密宗大师的崇拜。在弟子们眼中,对自己密宗上师的崇拜和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在藏族社会中传播开来。当然,人们认为,世世代代有无数佛菩萨的化身生活在民间。通过对该教派早期创始人的神迹事迹的宣传,这种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最终形成了关于活佛转世的群体宗教意识。当人们用这个观念来观察自己的时候,当你身边都是佛教上师的时候,你自然会产生这样的观念:那些上师是某些佛菩萨在人间的化身。这一观念是西藏社会活佛转世制度的思想基础。
活佛转世的出现及转世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噶玛巴活佛转世制度的出现
最早出现并采用活佛转世制度的教派是噶玛噶举派。噶玛噶举活佛转世制度包括黑帽制度和红帽制度。其中,黑帽制度是噶玛噶举最重要的活佛转世制度。这也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立和首次运用。活佛转世制度,解决教派领袖的继承问题。这条路线是从上面提到的第一代都松钦帕威开始的,但实际上是从她的第二代噶玛帕西开始的。
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是士康区哲学人都松钦巴。他早年学习噶当佛法,但早年时就患有气血瘀滞。塔布拉杰,塔布噶举著名高僧密勒日巴的弟子。塔布拉佳是塔布噶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在那里学习了噶举派和噶当派的教法,以及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和萨迦派的“道果法”。 1147年,在康区建噶玛拉丁寺,1187年在西藏拉萨斗隆建楚布寺,名声大增。
蒙哥尊噶玛巴什为上师,赐金印和银千锭。噶玛帕西还在哈芝和林建造了一座大寺院。活佛的黑帽子,后来被视为噶玛噶举派的重要瑰宝,应该是蒙哥汗在这一时期赐给噶玛拔思的。 1259年蒙哥汗在川军中病逝。1260年仙人忽必烈在开平称汗,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革也在和林称汗。当时,噶玛帕西可能与阿里布格一起住在和林。忽必烈夺取皇位后,仍对未能挽留噶玛拔思心存怨恨。此时噶玛拔斯被怀疑帮助阿里不格,所以忽必烈认为噶玛拔斯就是马拔斯是阿里不格集团的成员。据说,忽必烈派了300名士兵去扣押噶玛巴什,并对他百般加害。噶玛帕息也被流放到海边的地方。后来,忽必烈考虑到噶玛巴希是藏传佛教一个教派的领袖,在康区仍有重要影响,于是释放了噶玛巴希,并允许他自由传教。
1264年底,噶玛巴希启程返回西藏,一路讲学。他先去了康区的噶玛寺,然后又去了楚布寺。八年后,他回到楚布寺。回到楚布寺后,他在寺里住了十几年。他再次到楚布寺修葺、建造佛像、组织抄写佛经。他还在楚布寺会见了从大都返回萨迦的皇上大师八思巴。 1283年,噶玛巴什载楚布寺圆寂。看来,噶玛帕西在中央与萨迦派的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在康区乃至宁夏、甘肃、青海的活动却增加了噶玛派的影响力和宗教势力。从他这一代开始,噶玛派的轮回继承制度就建立了。
让琼多杰出生于密勒日巴家乡后藏贡塘地区。他被认为是噶玛帕西的化身。这是西藏首次确认小男孩韦奇的前身为转世灵童。五岁那年,他来到楚布寺,向乌金巴学习佛法。他七岁出家,十八岁受戒,学习戒律。他从噶玛派、宁玛派、西结派学习了许多密宗佛法。参观桑浦下院很有趣。我学了仙教,又学了流行的《中观论》 《慈氏五论》等,后来去了西康当了游客。他在类乌旗地区创建噶玛拉登寺,调解果底地区的纠纷。回到楚布寺后,他向乌建巴学习佛法,向巴色学习医学。还到港博、工布地区旅游。他在工布住了三年。一本计算书。公元1331年,他在前藏接到元文宗的圣旨,召他进京。 1332年,奉旨进京。当年10月,他抵达北京。 1336年,元顺帝再次召他入京。 1338年,他来到北京,被封为国师,并受赐玉印。 1339年病逝于北京。
用户评论
我绝版了i
看了这篇介绍,终于明白活佛转世是怎么一回事了,太全面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身上有刺,别扎我
第一次看这么系统的活佛转世制度介绍,感觉对佛教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盲从于你
文章写得真好,对活佛转世的历史和仪式介绍得非常详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抱
这文章太棒了,不仅让我了解了活佛转世,还对藏传佛教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感谢作者的详细介绍,让我对活佛转世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这篇文章让我对活佛转世有了更深的理解,写得真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很全面的文章,对活佛转世的历史渊源讲得很有深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虽然看不懂一些佛教术语,但文章内容真的很丰富,学到了很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篌引
这篇文章太有帮助了,对于不了解活佛转世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伱德柔情是我的痛。
活佛转世制度太神奇了,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作者真是用心良苦,从历史到现实,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太详细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影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真的值得一看,特别是对活佛转世感兴趣的读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没想到活佛转世制度这么复杂,作者写得非常清晰,点赞!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看了这篇文章,对活佛转世有了新的看法,感觉佛教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这篇介绍让我对活佛转世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作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弃我者亡
这篇文章让我对活佛转世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藏传佛教产生了敬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怕挣扎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活佛转世制度,但对于外行人来说,有些地方还是有点难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城°
太全面了,不仅让我了解了活佛转世,还对藏传佛教的其他方面有了更多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虽然有些地方读起来有点枯燥,但总体来说,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